一串神秘的数字:80 06 00 01 00 00 12 00
昨天提到了USB上电枚举过程的流程图,在这个流程图中,可以看到USB主机和USB设备在刚上电的时候进行了哪些操作,最终实现主机识别USB设备,设备稳定工作。
今天看下USB上电枚举过程中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:标准设备请求。如图所示,这是我的USB无线鼠标连接到电脑的时候,通过软件BUS Hound抓取得到的数据流。
现在我换成一个优盘,数据如下:
你会发现,无论你接入什么USB设备,USB主机(也就是电脑)发送给USB设备的第一串数字都是:80 06 00 01 00 00 12 00
不同的USB主机,倒数第二个数字可能会有些不同。那么,这几个数字究竟是什么意思?
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:USB设备不会主动向USB主机发送数据,只能是USB主机发起请求,然后USB设备再发送。而这是USB设备上电后,两者之间发生的第一次数据交互,所以它必然是从主机发送到设备的。
看下表:
字节偏移量 | 名称 | 大小 | 功能描述 |
0 | bmRequest Type | 1 | 每一位的功能:
D7:数据传输方向,0:主到从;1:从到主 D6~5:请求的类型 0:标准请求 1:类请求 2:厂商 3:保留 D4~0:请求的接收者 0:设备 1:接口 2:端点 3:其它 4~31:保留 |
1 | bRequest | 1 | 请求类型对应的代码 |
2 | wValue | 2 | 根据请求类型决定 |
4 | wIndex | 2 | 根据请求类型决定 |
6 | wLength | 2 | 数据过程(如果有)需要传输的字节数 |
请求类型有三种,这里只说标准请求对应的代码,具体如下:
bRequest | Value | bRequest | Value | |
GET_STATUS | 0 | GET_CONFIGURATION | 8 | |
CLEAR_FEATURE | 1 | SET_CONFIGURATION | 9 | |
SET_FEATURE | 3 | GET_INTERFACE | 10 | |
SET_ADDRESS | 5 | SET_INTERFACE | 11 | |
GET_DESCRIPTOR | 6 | SYNCH_FRAME | 12 | |
SET_DESCRIPTOR | 7 |
前面说了,这一步操作叫做:标准设备请求。主机向设备发出的,要求接下来进行的操作遵从如下内容:
80 06 00 01 00 00 12 00
数据传输方向:设备到主机,请求类型:标准请求,请求的接收者为设备。
因为是标准请求,请求类型的代码为:0x06.对应:GET_DESCRIPTOR,也就是获取描述符。
接下来是wValue,有两个字节:00 01。高字节(01)–描述符类型 低字节(00)–描述符索引。
描述符类型及编号如下:
描述符类型 | 编号 |
设备描述符 | 1 |
配置描述符 | 2 |
字符串描述符 | 3 |
接口描述符 | 4 |
端点描述符 | 5 |
所以主机请求的是设备描述符。
然后是wIndex,00 00. 它只有在获取字符串描述符的时候有用,表示字符串的语言Id号,其他情况下这个值都是0。
最后是wLength,表示请求设备返回的数据的字节个数。实际返回的个数可以比这个少,但一定要返回。
好了,这8个数字解释完了~~~我是单片机爱好者MCU起航,咱们稍后继续~~~